本报综合消息 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
殷殷期许,谆谆嘱托,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中国农业大学和广大农林高校师生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大家一致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将强农报国之志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10月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园,鲜花装点,旌旗招展,到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氛围。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大家报告,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10月16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学校党委书记钟登华话音刚落,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收到回信后,中国农业大学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这是继2012年9月习近平同志到校视察,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2023年5月给我校科技小院学生回信之后,总书记又一次对学校的亲切关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高度重视。”钟登华表示,这是学校120年办学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南针”,是激励师生接力奋斗的“动员令”。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在学校迎来新“甲子”的历史时刻,学校上下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要紧密联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农业强国、人才强国一起学,要紧密联系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制定“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谋划学校未来发展战略深入学,以更加优异的建设成绩,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作为和中国农业大学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兄弟高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黄思光表示:“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强国、农业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农业院校的亲切关怀。学校将始终坚持扎根西部、面向旱区、服务全国,不断深化有组织新农科建设、科技创新、研发推广和对外合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表示,学校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传承“弘农爱国”办学传统,聚焦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乡村全面振兴需求,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河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进一步指明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作为全国高校农业工程类专业‘101’计划的领衔专家,要进一步基于国家战略与产业需求,准确定位农业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在新征程上培养更多知农爱农专业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说。
“我将聚焦兽医公共卫生领域核心问题,推进‘动物—环境—人类’同一健康理念的实践与创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产业发展、守护动物与人类健康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农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农大人的智慧与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建忠说。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郑恩来表示,团队将紧盯世界科技前沿,聚焦种子、耕地、农机装备等核心领域,打通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推动良种、良法、良机配套,让更多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产业链条,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西邵渠科技小院学生王梓菲表示:“心情特别激动,特别骄傲。作为驻扎在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小院研究生,总书记的回信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田野的决心,我们将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矢志强农报国。”
“请党放心,强农有我;请祖国放心,强农有我;请人民放心,强农有我……”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120名青年师生代表献词。青春的誓言,汇聚成青年一代矢志报国、不负人民的时代担当。
(统稿:本报记者 欧媚 采写:本报记者 欧媚 冯丽 张利军 阿妮尔)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